最美不过夕阳红,最炫不只民族风---老年文化建设的时代力量
“人生短,行路难,日向晚,声声慢。”这是许鞍华导演2012年文艺电影《桃姐》中的经典台词,剧中年迈的桃姐在回顾人生路时说出淡然的人生感悟,引发不少观众对老年人精神生活的关注。近年来,大量以老年人生活为题材的文艺作品陆续出现,如小说《落日》,电影《桃姐》,电视剧《老爸的爱情》等,真实记录了老年群体的生活状态,展现了老人们孤独无助,渴望陪伴的一面。因此,关爱老年群体,除了物质养老,文化养老也是重要方面。
一、老年文化建设近况如何?
近年来,针对年轻受众的文化产品在内容和形式上相对多元,而老年文化产品却寥寥无几。相比起老年群体,年轻群体无疑拥有更广阔的市场,更高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更易于接受新的产品和服务。以电影产业为例,一直以来,年轻人都被认为是电影的消费主力,其题材选择、内容制作与生产流程也基本上是围绕年轻人的喜好进行。
但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也尝试到电影院体验和消费,平时抽空看电影已经开始成为不少一、二线城市老人的娱乐选择。但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想带父母去看电影,却发现上映的片子没有几部适合他们。除去电影本身的题材、内容因素外,电影票价较高、互联网购票手段生疏、没人陪伴,甚至视力、听力条件等因素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老年人在场观看电影的热情。
很多城市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其中尤以老年人参与居多。一些服务内容可谓与时俱进,如很多政府都十分重视广场舞的规范和引导。然而从整体来看,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仍然存在着设施利用率低,部分场所闲置等问题;服务内容和形式创新较少,作品水平也有待提高,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
二、唤醒社会老年文艺何以迫在眉睫?
中国第一部老龄产业发展蓝皮书《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14)》中明确指出,中国已经步入老龄社会初期,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据联合国统计,到本世纪中期,中国将有近5亿人口超过60岁,而这个数字将超过美国人口总数,且近几年大有愈演愈烈趋势。
我国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但相应的文艺作品却较少,难以满足老年人文化需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美好生活的定义不只停留于物质的享受,更包括精神文化的享受,社会迫切需要更多有灵性的优秀老年文化产品和服务。发展老年文化产品和服务是我国文化市场发展的蓝海,具有发展潜力和上升空间,同时有利于促进我国文艺市场的繁荣发展。
文化养老是老年群体实现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老年文艺事业,是推动文化养老的重要方面。老年文化建设有利于丰富老年群体的文化娱乐生活,提高生活幸福感,亦是对老年生活空虚感、孤独感的弥补。以文艺的形式对老年人的世界进行诠释,也能促进更多年龄群体的人了解老年群体当下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为进一步营造尊老敬老的社会氛围及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文化支持。
三、老年文化建设该如何迸发出时代的力量?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繁荣社会主义文艺”,而老年文艺正是社会主义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丰富和创新老年文艺活动形式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必然途径。只有充分了解老年人的文化需求,老年文化建设才能更具实效性。因此,应积极鼓励老年文化群体组织多元化的创新文化活动,提供“菜单式”、“点单式”公共文化服务,让老年群体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随着时代和技术的发展,适合老年人的数字化产品和服务也有待提升,而配套相应的使用培训也非常重要。
十九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要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
2012年上映的电影《飞越老人院》,讲述关山老人院里一群老人为了实现人生最后的价值,去努力寻找生命中纯粹的快乐与意义的故事。主人公以积极的态度笑对人生,勇敢追求自由与梦想,具有积极向上的意义和精神。这样的作品不仅容易引发老年观众的共鸣,也能让年轻人对人生方向、生活态度有更多的思考,文化产品的内容、题材,与其面向的受众其实没有必然的正向关系。
面对消费水平日益提升的老年群体,从业人员不仅可以在话剧、曲艺等演艺产品和节目上不断精益求精,还可以考虑更具时代特点的文化产品,包括一些使用技术门槛较低的创新产品。也许,电子阅读、电台APP甚至游戏会成为老年文化市场的下一个风口。
参考来源:
光明日报,《老龄化社会唤醒“老年文艺”》
国务院,《“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
全国老龄办,《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年文化建设的意见》
END
后台编辑 | 杨斐然
校 对 | 侯雪彤 董一沣
推荐阅读